党风廉政
“完美”账簿难掩“小金库”——石嘴山市一中校长涉嫌贪污受贿被逮捕
近日,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对石嘴山市一中原校长何某某以涉嫌贪污受贿罪实施了逮捕,石嘴山市纪检监察部门对其作出了开除党籍和公职的处分决定,对该校出纳员陈某作出了开除党籍、没收不当获利3万余元上缴财政的处分决定。该案是石嘴山市审计局在2016年初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线索,并及时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后得到查处的。
石嘴山市一中是自治区人民政府首批认定的重点中学之一,有教学班32个、1800余名学生和220名教职工。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各级各类教育专项资金投入也逐年增加。今年初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审计机关派出审计组对该校原任校长2011年至2015年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进行就地审计。
夸夸其谈与约而不谈,为何“冰火两重天”?
按照审计方案,审计组与该校领导班子成员就校长任职期间尽职尽责、民主决策、内部监管管理和个人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约谈。原任校长谈起几年来的业绩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就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却很少提及。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么只言片语,要么一言不发,满脸顾虑。
为了打破“冰火两重天”的僵局,审计组将约谈的范围扩大到学校中层和部分年级班主任。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学校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一是不按规定设主管财务工作的副校长,所有开支都是校长一人说了算;二是专项资金收入及投向缺乏透明度,教学设备购置、基建项目支出、维修工程支出等重大事项,从来不召开党委会研究决定;三是财务制度不健全,学杂费收缴管理环节薄弱等。
“完美”账中露马脚,应入“银行存款”缘何走“现金”通道?
审计人员就该校2011年至2015年形成的财务报表、账、原始凭证等一一进行了审核,却出奇“完美”。财务人员谈起财务管理工作曾多次获多项殊荣,言语间充满了自信。
审计组经过讨论,决定从学杂费收缴管理中寻找缺口。在对收费票据的登记、领用、传递、核销等环节进行核查的同时,深入学生宿舍实地核查,对现有票据反映的收入与“现金”账进行对比分析,逐渐发现了端倪:其一,收费票据为何缺号?其二,学杂费收入应该通过“银行存款”科目进行核算,为何通过“现金”科目出入?其三,每年春秋两季入学收取的学杂费等高达数百万元,大笔现金入账,身在何处?
面对审计人员的追问,该校出纳员陈某面露惊慌,难圆其说。随后以有病请假玩起来“消失”。当出纳员再次出现时,审计人员通过政策攻心,消除了其顾虑。在提供个人身份证由审计人员奔赴多家银行查证公款私存账款的同时,陈某交出了账外“小金库”的电子账及纸质账册、收费票据等两大箱。
3500多万“小金库”都干了啥?
审计组对私设的“小金库”账面收支情况进行了初步审查。情况表明,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间,该校将收取的复读费、资料费、辅导费、学生学费、借读费、房屋租赁费等共计3500多万元全部存入出纳员陈某个人在三家银行开设的多个账户中。除其中的838万元上缴财政收费大厅专户外,其余用作了支付工程款、教师辅导补课补助及福利费、购物卡、就餐及购买副食水果等。大部分为白条收据,无经办人签字。仅涉及校长个人支出的数额就高达70余万元之多。审计人员经过进一步查证,还发现该校校长于2014年至2015年以他人名义陆续将公款存入两家银行的个人账户。经调取有关存款凭证,核对存款人笔迹,证实存款人均为校长何某某,还证实其于2015年10月,以他人名义购买五年期凭证式国债100万元的事实。与此同时,出纳员陈某动用“小金库”款项频繁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获取不正当利益3万余元的行为也露出了马脚。
审计部门依法将该案件线索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和司法机关进行查处。遂依据党纪、政纪和国法对该校原任校长何某某和出纳员陈某作出了上述处理决定。(李绍军 张惠勇 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