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追踪
原形毕露
2015年末,在对某县的巡视工作中,检查组接到群众举报信,反映某学区会计吕某之妻张某顶替在北京做生意的刘某任教,并领取工资的问题。
检查组人员首先到该县教育局人事科调阅了刘某的人事档案。档案反映刘某2007年6月毕业于某教育学院英语专业,照片显示年轻白净漂亮,面容姣好,身材偏瘦,2007年考核表与在校档案笔迹相同,写字水平一般,为一般女士的那种小而无力的字体。但从2008年以后历年“刘某”填写的考核表字体均刚劲有力,潇洒自如,与之前有天壤之别,极像出自男士手笔。照片显示“刘某”面目黝黑而发福,年龄偏大,与以前照片判若两人。按常理推断,毕业不到两年时间不应该变化这么大,应该不是本人,书法也不可能进步这么快,应该不是本人填写的考核表。是不是真如举报人所说是冒名顶替呢?
检查组带着疑问,调阅了学区会计吕某的人事档案。发现吕某的考核表字体与“刘某”2008年以后的考核表字体完全一致,甚至某些段落、句子、语气也完全一致。检查人员心里已明白了几分,考核表是会计吕某代“刘某”填写的。
同时从后面填写的人事档案发现,刘某本人的出生日期、籍贯、毕业日期、参加工作时间、父母的姓名等信息与顶替人“刘某”填写的相关信息等档案材料不一致。2008年以后,档案中“刘某”每年都有工资调增,而且还有职称晋升和考核奖励等情况。
为了进一步查实,检查组到“刘某”户口所在地派出所进行“逆查”取证。倒查户籍证明材料反映:张某,1974年11月21日出生,改名为“刘某”后出生日期为1981年11月21日,并且2013年9月15日从户主刘某秀的名下分离出来,改为父亲为刘某魁,母亲为张某芳;而真实的刘某档案显示出生日期为1983年1月1日,父亲为刘某奎,母亲为张某连。改名后的“刘某”与真实刘某出生时间、父母姓名均不符,明显是人为造假。
检查组与真实的刘某父亲刘某奎见面证实,刘某于2008年初已辞职去北京打工至今未回,也没有领取过任何工资;而该县教育局集中支付中心账面反映,在某实验小学任课的“刘某”(张某)每月按时领取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精神文明奖以及各种津贴补贴等,而且校长也证实“刘某”的爱人为吕某。
检查组到学校与“刘某”本人见面,拿出一本英语课本,从中任选了一篇课文让其朗读,“刘某”看着英文目瞪口呆,一句也读不出来,面红耳赤,汗如雨下。检查组将取得的有关证据一一摆在了她面前,讲明了问题的严重性。在事实面前,她哇哇大哭,承认自己冒名顶替刘某领取工资的问题。
吕某利用职务之便让自己的妻子张某顶替未上班的正式教师刘某任教。同时,借刘某2013年从X学校调到W学校工作之机,将妻子张某的户籍和身份证等信息改成了刘某。看似做得天衣无缝,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狐狸的尾巴还是漏出来了!至此,张某顶替刘某任教,套取财政工资的问题浮出了水面。检查组将该问题移送当地纪委处理,同时将为张某伪造户籍的派出所民警移送当地纪委处理。(宋永章)
来源:审计署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