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交流
数据分析在商业银行审计中的运用——以2个类型问题为例
大量的商业银行业务数据存储在银行的数据库系统中,为大数据审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银行业务领域宽泛,具有客户数量多、数据量庞大、个性化服务多、数据操作批量化等特点,如何从审计对象中有效的发现实质性问题是商业银行审计中必须应对的难题。在审计人力、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运用数据分析达到银行业务“全方位、全覆盖”审计的目标,必须充分运用大数据审计。本文以两类问题为案例,从审计目标、问题类型、适用法律、简要评述四个方面,对数据分析方法在商业银行审计中的运用进行简要阐述。
案例1:
(一)审计目标。
此类问题的审计目标是以揭露银行贷款分类不准或者人为掩盖不良贷款的行为,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地反映贷款的质量状况。
(二)问题类型。
1、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不能真实反映贷款形态,不利于风险防控。
2、不良贷款未在报表中反映,造成不良贷款不实。
3、逾期不足90天的贷款应当引起重视。按照银保监会规定,逾期不足90天的贷款仍属正常类贷款,但将会增加银行信贷风险。
(三)查核方法。
1、对贷款台账进行筛查,通过SQL语句,条件设置“贷款五级分类为正常,借款用途为借新还旧,且表内应收利息大于零或表外应收利息大于零”,将贷款五级分类为“正常”但是已欠息、分期还本或借新还旧等形式存在的贷款予以重点核查。
2、关注贷款逾期的时间,通过对贷款台账进行筛查,通过SQL语句,条件设置“贷款逾期90天以上,且贷款五级分类为正常类或关注类”,对逾期90天以上但未划分为次级以下的贷款予以重点核查。
3、将筛查出的重点审核对象,通过查阅贷款档案,对照法人基本情况、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等综合分析,并延伸贷款单位,了解企业实际经营状况来最终核实贷款质量,核实贷款五级分类的准确性。
(四)适用法律
1、《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号)第五条“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及第十条“下列贷款应至少归为关注类:(一)本金和利息虽尚未逾期,但借款人有利用兼并、重组、分立等形式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嫌疑。(二)借新还旧,或者需通过其他融资方式偿还。(三)改变贷款用途。(四)本金或者利息逾期。(五)同一借款人对本行或其他银行的部分债务已经不良”。
2、《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通知》(银监发〔2010〕102号)“六、银行业金融机构转让信贷资产应当遵守洁净转让原则,即实现资产的真实、完全转让,风险的真实、完全转移”。
3、《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银保监办法〔2018〕76号)“六、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严格资产分类基础上,综合运用核销、现金清收、批量转让等方式,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严禁隐匿隐瞒不良贷款,严查不良资产虚假出表、虚假转让等违规行为”。
4、《宁夏银保监局筹备组关于宁夏城商行年末将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全部计入不良的通知》(宁银保监筹发〔2018〕49号)“一、坚决做实贷款分类……坚决做实贷款分类,于2018年底前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部计入不良”。
(五)简要评述。
不良贷款比率是商业银行经营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个别银行为控制不良贷款率,可能存在隐瞒不良贷款的行为,造成信贷资产质量不实。同时,企业的现金流量、净利润、净资产和经营状况也是五级分类的重要参考指标,当企业的现金流量、净资产和净利润为负,企业经营状况很差通过重组仍出现逾期欠息不能保证还款时,应当调整分类级次。
案例2:
(一)审计目标
此类问题的审计目标是防范银行经营风险、揭露银行信贷业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线索,促进商业银行强化内部控制,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二)问题类型。
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存在不严格、不规范等问题,没有起到足够的风险防范和预警作用,贷前贷中贷后管理有待加强。
(三)查核方法。
1、对银行贷款台账、信息系统等进行筛查,通过SQL语句,条件设置“贷款金额较大,贷款期限较长,借款用途为借新还旧,或展期”,筛选出需要重点关注的贷款。
2、抽查重点筛查出的贷款档案,检查银行的授信审批流程是否合规,检查企业的资质是否符合要求,经营情况及还本付息能力是否符合标准;进一步延伸到企业,实地查看企业经营能力是否正常,还款能力是否充足,最后进行分析核查。
3、通过贷前审批系统、贷后管理系统等进行筛查,检查贷前贷中贷后审查是否严格合规,检查是否存在应审核但没有检查记录、核查资料是否真实等问题,结合延伸企业,发现是否存在应发现未发现的还款风险及其他违纪违法问题。
(四)适用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五条“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贷款通则》第二十八条 “贷款审批:贷款人应当建立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贷款管理制度。审查人员应当对调查人员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实、评定,复测贷款风险度,提出意见,按规定权限报批”。
2、《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8号)第十七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加强服务业企业贷后管理。认真落实贷后检查和跟踪服务,重点检查贷款用途是否真实,企业贷后经营状况是否正常,抵押和第三方担保有效性是否发生变化,法人代表或实际控制人的信用状况在贷款期间是否出现负面信息等”。
(四)简要评述。
贷款资金合规性审查,直接影响到贷款质量,但是在银行整个信贷业务流程中,贷前贷中贷后管理审查环节多、持续时间长、工作内容繁琐、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管理难度较大、易出现薄弱环节,均有存在重大违规或违法犯罪行为的可能,因此,贷前贷中贷后审查是否严格、规范至关重要。(厅金融审计处 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