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交流
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创建于1934年,前身是宁夏省立医院、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1958年自治区成立时启用现名,1971年医院整体移交宁夏医学院成为附属医院,随后在现西夏分院重新组建成立。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是西北民族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第一临床医学院、宁夏医科大学附属自治区人民医院暨第三临床医学院、北方民族大学联合办学单位。同时,也是宁夏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核心单位。医院总占地面积565.64亩,建筑面积28.4万平方米。下设院本部、西夏分院、宁夏医疗急救中心、宁夏眼科医院和宁南医院五个院区,编制床位数2630张,设有51个临床、医技学科,现有职工3414人,承担着全区基础医疗、疑难危重症诊疗以及社会医疗救助、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救治等公益性服务,服务范围涉及陕、甘、宁、蒙等省区1300多万人口。2019年完成总诊疗人次225.5万人次、出院患者9.88万人次、手术量4.03万台次。截止目前,医院拥有直线加速器、高端3.0T核磁共振、多台高端多排螺旋CT、SPECT/CT、多功能血管造影机、全飞秒激光仪及各种内窥镜等大型医疗设备上千台(件)。
医院作为国家和卫生健康委确定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试点医院,近年来,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的通知》要求,全力推进医院财务资产管理、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制度建设,全面提高经济运营管理质量,推动医院经济管理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内部审计作为经济管理监督手段,如何推动内部审计履行好新时代职责,助力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
一、发挥审计职能的独立性,保障审计监督有力
医院为保证内部审计职能的独立性,将招标、合同签订等工作从审计机构剥离,选派财务、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充实到审计机构,强化内部审计职能,不仅加强医院内部经济监督和控制,而且提高了内部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可靠性。同时,内部审计工作也从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拓展到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以及管辖干部离任审计;从单纯的事后审计,延伸到事前、事中审计,并加大审计问题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督导,工作更加扎实有效,为医院各项经济活动在法律法规制度框架内规范运行,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监督保障。
二、健全完善审计制度,提高审计监督质量
为了加强和提高审计人员工作质量,先后制定完善了《内部审计管理办法(试行)》《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工程项目预算复核、结算审计及决算管理制度(试行)》《医院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办法》《医院采购项目验收管理制度》和《医院合同签订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规范了审计人员的工作行为和工程、货物、服务采购部门的管理行为,强化了内部审计对各项经济工作的管控,提高内部审计的监督质量,实现“加强控制、防范风险、提高效益、促进发展”的管理目标。
三、加大内部审计管理力度,推进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财务内部审计,保证医院资金财产安全。
医院每年通过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医院及二级单位财务报表、财务收支、外包业务等内容进行审计,查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出管理意见建议,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保障医院资产、资金安全。针对医院使用重大资金项目,安排内审人员参与工程、货物、服务等采购事项的采购论证、决策、招标、合同签订及资金安排等全过程,并提出客观公正的意见建议,将事后审计,延伸到动议开始监督;大额资金使用,财务处按月编制付款计划,提交院办公会研究,会前审计部门对决议通过大额资金付款计划执行情况、日常运营支付情况以及当月大额资金付款计划是否是履行合同约定、经济内容是否真实、是否按会计基础规范进行审核等进行内部审计,防范和化解大额资金使用中的廉政风险。
(二)突出基建工程审计,强化工程质量监督。
一是为了弥补基本建设工程业务量大、时间跨度长、审计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医院建立了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跟踪审计机制,采取项目整体外包的管理模式,对建设项目设计优化、概算审核、招标控制价审核、合同审计、施工过程造价控制、工程进度款审核、竣工验收监督、工程结算审核、财务决算审核等阶段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法律、造价控制咨询服务,通过对设计概算的合理性、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工程进度的准确性、合同执行的规范性、结算数据的可靠性及工程成本合理控制进行审核、评价和建议,将内部审计融入建设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变静态审计为动态审计,解决了建筑布局和材料使用不合理施工后才被发现,进行处理的问题,节约了工程建设资金,防止盲目付款,资金使用效益得到有效提高。二是加强零星维修改造工程内部审计。选派一名工程造价师在审计部门工作,对医院零星维修改造工程项目,按照施工图纸审核招标控制价清单,工程完工组织主管责任部门、财务处、工会等现场核实认证,按实际测量的工程量审核结算造价,改变了没有图纸施工、按照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清单估计招标、按结算书付款的状况,做到了工程造价透明,投标单位在公平的平台上竞争,结算审核流程规范。
(三)强化捐赠事项内部审计,保障接受使用合法合规。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公立医院作为本次抗击疫情的主力军,我院先后有近200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银川市临时急救医院开展救治援助,全院干部职工没有休息时间,夜以继日坚守在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及临床、医技科室,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此时,社会各界爱心企业、人士纷纷伸出援手,向医院捐赠各类防疫物资和慰问品,为确保捐赠物资接收合法合规,使用管理符合捐赠人意愿,医院内部审计部门主动跟进,按照接收捐赠的法规及制度要求,确定接受捐赠物资范围,下发通知要求全院处(科)室不得以处(科)室和个人名义接受捐赠,指导应急物资接收主管部门,制定物资接收工作流程和统一管理分配方案,财务处将捐赠项目单独核算,并对捐赠物资的接收、管理、分配和使用进行现场监督,对收受的捐赠物资入账情况进行核查。医院先后接收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和人士捐赠防护物资、设备和慰问品,全部用于疫情防控,有力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促进捐赠物资规范和高效使用,切实保障捐赠企业和人士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干部离任审计,确保干部干净担当。
强化对中层干部任职期内“三重一大”事项、中央八项规定执行、收支审批、年度目标完成以及固定资产管理等行为进行经济审计,并对干部任期内经济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先后追回固定资产4台件,涉及金额2.69万元。
四、强化问题整改落实,提高成果利用水平
医院加大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的督查督导力度,采取审计问题清单管理模式,建立问题销号台账,问题清单定期通报,对已整改到位的问题予以销号,对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问题,定期组织“回头看”,提高问题整改部门的责任意识,推动问题整改到位,防止问题出现反弹,避免屡查屡犯,堵塞制度漏洞。同时,探索内部审计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相融合模式,将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线索移交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处理,从而推动问题整改、问责落实,发挥监督合力,形成审计成果利用长效机制。
五、打造责任担当队伍,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按照“忠诚、干净、担当”和“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审计人员政治和业务技能培训力度,培养审计人员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客观公正的精神,培养一批既熟悉医院业务又能掌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法规及熟悉财务审计、财务业务、工程造价的审计干部,同时,积极选送业务骨干参加审计机关举办的培训班,定期组织法律法规、财税新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
总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按照“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责任,“以勇于担当的责任、奋发进取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同时,用智慧创新审计工作,用制度规范审计行为,用廉政思维维护审计形象,努力建设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