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计中落实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重要原则
谢健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六个坚持”重要原则,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重大成果。《建议》明确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深层次改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地方审计机关必须深刻领悟“六个坚持”重要原则的科学内涵,准确理解、深入贯彻《建议》关于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十五五”时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在促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而激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上更好发挥独特的服务保障作用。
以系统思维推动改革的系统性集成。要从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经济领域改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准确把握地方审计机关在推动国家和省重点改革任务落实中的历史方位和职责定位,认真思虑、通盘考量地方审计机关应该怎么办、能够做什么,重点关注改革措施的关联性、耦合性以及存量政策、增量政策的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促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统筹集成、增强改革措施整体效果上的服务保障作用。结合云南实际和审计实践,审计机关要努力做好“两个结合、两个主动”:一是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主动谋划审计服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路径,围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点改革任务谋划审计项目,推动审计目标、监督重点、资源投入与国家和省全面深化改革进程深度契合、同频共振。二是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主动优化审计服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方式,把握好审计监督形式与内容、数量与质量的辩证统一,对国资国企、文旅融合、口岸园区县域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进行深度监督,关注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重点领域风险,推动改革稳步深化、促进改革责任落实。
以科学规范促进改革的整体性增效。改革是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审计监督要想做到深谙其道、洞悉其理,就需要深入研究各领域不同时期改革所处的环境,充分研判各领域不同阶段改革推进时序和节奏,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用改革视角揭示重大问题,以改革思路推动解决问题,努力提升审计服务改革大局的主动性和契合度,促进全局改革和局部改革相配套、发现问题治标和治本相衔接。一是要着眼长效做规划。对需要大胆尝试的改革任务,以是否“主动想”为标准,安排在2025—2026年开展审计,重点评估相关改革步伐迈得开不开;对需要持续深化的改革任务,以是否“扎实干”的标准,安排在2027—2028年开展审计,重点关注改革措施到底实不实;对没有现成经验的改革任务,以是否实现创造性落实为主要关切,在2029—2030年安排审计,通过“看效果”反向推断改革方向对不对。二是要立足长效做监督。以项目实施为抓手进一步明确细化审计时间表、路线图,对文艺院团改革、国有政务服务领域改革等处于“蹚水期”的改革事项,侧重于推动改革主管部门因地制宜“主动想”;对殡葬领域管理改革、零基预算改革等进入“深水期”的改革事项,着力于促进改革主管部门求真务实“扎实干”;同时要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加强对涉及改革方面发现问题的深入研究,压实改革主管部门的整改主体责任和监督管理责任,推动破解影响改革深化的体制机制问题,促进提升各方面对“看效果”的期望值和满意度。
以自我革命筑牢改革的协同性基础。地方审计机关作为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者,要坚持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方法,破解审计机关自身改革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促进改革红利充分释放、监督质效持续提升,以自身改革的成效更好服务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实效。一是要顺应改革大势。要丰富和发展好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和审计办平台作用,细化实化制度化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推动党委审计委员会领导审计工作的新格局、新机制、新路径加快构建并高效运转,不折不扣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二是要适应改革创新。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深度融合,以技术革新推动审计方法、组织方式和管理机制的系统性变革,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能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围绕更好适配和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目标,推动审计信息化持续向更高、更远、更深的层次迈进。三是要巩固改革成效。要进一步深化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改革,建立健全改革后的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重构激励和约束并重的干部“选育管用”全流程管理体系,重点破解审计机关职级职数使用不顺畅、取得较高级别任职资格人员“躺平”、干部“能上不能下”渠道未打通等制约改革深化的问题。要切实补齐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后的短板和空白,破解“人财物”统一管理面临的“管人”缺抓手、“管财”缺手段、“管物”缺机制等影响改革效果的问题。
(作者系云南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