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虽说读书应与时俱进,不断吸取新鲜营养,但同样也不能放下对传世经典和传统文化的学习。上学的时候,粗略的读过老子的这本著作,但只是一知半解,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慢慢的体会多了一些。
近日,我将老子的《道德经》第二章的智慧重新学习了一遍,“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人们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恶。所以,有与无互相产生,难与易互相形成,长与短互相衬托,高与低互相依存,音与声互相配合,前与后互相跟随。正因为如此,圣人以无为的态度来处事,以不言的方法来教导。任由万物成长而不加以干涉,生养万物也不据为己有,作育万物而不仗恃己力,成就万物而不自居有功。正因为没有了主观上人为的居功,所以功绩不会离开他。
我认为老子本章是阐述一个两极对立统一的概念。在生活中,我们有喜欢的人,也有讨厌的人,有我们认为正确的事儿,也有认为错误的事情,每一个人都喜欢顺顺利利,也经常这样祝福别人,但是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几乎人人都在求福报,但是坏事总是不请自来,我们总喜欢和别人比较,谁的地位、水平比我高?又有谁的地位水平比我低?我们总是喜欢一分为二,于是任何事物都形成了两个相互对立的极端,可是很少有人会想到“合二为一”。实际上任何事物都是一体两面的,我们都觉得荷花很美丽,但它却生长在众人嫌弃的污泥中,但荷花离不开污泥。人也是如此,有正面有背面,分离后生命便不再存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若没有苦难的历练,我们不会拥有解决难题的智慧。
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相对存在的,有美有丑,有功有过,有赚有亏,有得意就有失意,但人们总把结合在一起的事物撕裂开,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么不喜欢的给谁呢?没人愿意接受,我想这大概就是人们痛苦的缘由吧。每个人都遇到过当好事来临时,我们狂喜,一得意会转喜为悲的事情,坏事来了,我们愤怒,事情便雪上加霜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如果我们遇到好事平静对待,就会因它而受益,遇到坏事能够冷静,也会转危为安。如果明白了看到正面就要想到反面,这样才能看的全面的道理,我们也许就能够理解事物的整体性,而不至于用自己的喜好将任何事物撕裂成两半。
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如何去应对物质时代的各种诱惑,全心全意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个人以为,就是要按照《道德经》一书中所倡导的独特的人文精神,努力做到:守静处世,清静自省,消除贪念,宽以待人,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企业审计处 姬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