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6月我出生在宁夏中宁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里,困难的生活在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1949年9月,宁夏解放,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三座大山”人民翻身当家做了主人!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我懂得了人活着是为了谁,应该怎样活着才最有意义。
我和刘岫云,从中学到大学是同学。我们追求进步,志同道合。她1960年在宁夏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吴忠工作,直到退休。我1960年因病从宁夏大学休学,后到西北拖拉机厂参加了工作。
1962年元月,我和岫云结婚了。同年6月,西北拖来机厂“下马”我被“下放”到国营灵武农场做工农工。事情的突变,我变得“六神无主”情绪低落。困难时见真情。岫云鼓励我,国家困难是暂时的,你我夫妻是长远的。到农场一定听党的话,好好干。到农场的生活是艰苦的,但岫云经常到农场去探望我,爱情给了我力量。在农场的五年多时间里,我奉献了青春的活力,先后在农工、小学教师、厂政治处团委副书记的岗位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并向党组织交上了入党申请书。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使我的入党梦彻底破灭。1967年调回银川电表厂。1971年调吴忠材机厂三车间做钳工。当时我已过了“三十而立”的年龄,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多年夫妻分居,现在才有了“回家”的温暖。铁了心要干个样!在吴忠材机厂的十年里,1974年4月在生产一线做钳工的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总算圆了多年的入党梦。同时在工人、车间生产调度,车间主任、车间党支部书记、厂政治处宣传科岗位上,尽心尽力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然而这一切,都与岫云不抛弃不放弃的鼓励息息相关,也是岫云一直以来的支持助我为党和人民作出贡献。
(二)
退休后的2008年,我受命担任吴忠市审计局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组织交给的任务,必须担当起责任。积极主动配合工作,争取局党组对退休干部党支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支部组织党员开展了多项活动。
为坚定党员理想信念,强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革命意志。支部组织党员到余桥烈士陵园,涝河桥烈士陵园献花篮,瞻仰烈士英雄事迹,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
支部还组织了退休干部党员积极参与扶贫工作。2016年退休支部部分党员到孙家滩的扶贫点了解农民生产生活情况时,当得知一贫困户的孩子上大学时得了重病住院时,血多党员同志不约而同的发起了捐款助资,为贫困户解忧。受到群众的好评。
为增进退休老干部身心健康,党支部举办了“养生”专题讲座,并请其他党支部的老同志参加。我亲自介绍了自己养身强身的经验。我的“泡脚”养生,“穴位”按摩养生经验得到了老同志的认可。
积极组织退休干部党支部间的联谊活动。在重大节日,支部党组织党员与兄弟党支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联谊活动。如:唱歌、下象棋、跳舞、乒乓球比赛等,寓教于乐。
在审计局党组的领导和支持下,支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2012年审计局退休干部党支部被市级评为五好党支部,我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我被市委老干部局授予“阳光老人”称号,受到表彰。
(三)
退休后的生活丰富多彩。为此我学习了跳舞,学习了打乒乓球,还学会了打门球。由于性格的执着,追求完美,我的爱好也有了不错的进步。2010年5月,全区离退休干部首届健身运动会,吴忠市老干部代表队在门球比赛中获得了团体第一名,个人获得了金牌奖章;2014年7月,自治区第十四届运动会,吴忠市门球代表队取得了团体比赛第三名,个人获得了铜牌奖章;全区审计系统第三届职工运动会,在男子单打乒乓球的比赛中,获得个人第六名。
今年,已经83岁高龄的我仍坚持体育锻炼。生命在于运动,坚信“运动不止,青春常在”的理念。
(作者系吴忠市审计局退休干部 王秉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