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文苑
自治区审计厅志愿服务工作小记
2021年11月,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又出现在宁夏的上空。为了尽快控制疫情,给全区人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自治区党委、政府号召广大机关干部下沉疫情防控一线,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自治区审计厅的党员干部不畏艰险,主动请缨,先后选派55名干部下沉一线,配合社区工作者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几天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所见所思,略为记述。
冬夜之冷
11月,银川已经供暖十几天了,但疫情封控点的帐篷里,一台会转动的小太阳不停地散发着它的光和热,不过对于整个帐篷来说,这点光和热又显得微不足道了。深夜来临,一天的疫情防控主要工作告一段落。拖着疲倦的身子,躺在窄小的简易床上,插上电褥子,裹上被子,再盖上厚厚的防寒服,打算小睡一会儿。但不管怎么努力,帐篷外呼呼的风声、钻进帐篷里的一缕缕冷风,都在时刻给你打着清醒剂,根本无法入眠。看着帐篷顶规整的缝线方格,听着外面呼呼的风声,突然就想起了元代诗人王冕的《秋怀》:悲风度古木,吹我屋上茅。茅去屋见顶,风声尚萧萧。一顶单薄的帐篷,小区内秋叶落尽的老树,还有这呜咽的冷风,恰是应和了这首诗的意境。
组织关怀之暖
对于志愿服务干部工作的辛苦,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梁积裕同志感同身受。带领相关同志逐个封控点去看望和慰问志愿服务干部,了解封控点基本情况,询问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带来了防寒服、医用口罩、橡胶手套、医用酒精等御寒和防疫物资,让每一名志愿服务干部感受到了组织和领导的关心。当了解到部分封控点喝开水困难,梁积裕厅长当即要求相关人员,安排配备烧水壶和纯净水。这样的寒夜里,一杯白开水,暖了志愿者的心。11月6日清晨,2021年的第一场雪不期而至。面对天气的骤然变化,审计厅提前预判,及时安排,在雪夜的前一天,将必要的棉服、棉被、棉鞋、棉帽、手套等防寒保暖物资,发放到志愿服务干部手中。
助人之乐
封控区内不让人员出入,安抚好封控区内人员的情绪都是一个挑战。为了做好志愿服务工作,让封控区内人员安心、安静生活,志愿者尽力为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常青小区4号楼封控点201住户反映他家的厨房没电了,志愿者立即联系社区和物业,安排专人处理;403住户反映供暖出了问题,志愿者立即协调物业,在社区配合下,供暖公司上门为他们维修。康乐小区2号楼封控点,某楼层住户情绪比较烦躁,持续发出巨大的响动,楼下住户要求志愿者协调处理,并称如果不处理,就要上去理论。志愿者了解情况后,在楼下喊话协调,封控在家,谁的心情都不好,要做好自我情绪疏导和控制;邻里之间也要互相谅解、互相包容。多番劝导之下,封控区内重归平静。百姓之事无小事,志愿服务不求感恩,也不求回报,只愿在我们的努力下,大家相安无事,共同度过这段艰难的日子。
一壶开水的温度
又是一个漆黑而寒冷的夜晚。独自坐在封控点帐篷里的小床上,裹着厚厚的防寒服,桌子上放着封控区住户信息表和防控日志,一个小太阳散热器在不停散发着它的能量,但依然冻的人瑟瑟发抖,耳朵里却一刻也不放松地听着封控区内的一切动静。突然,一个声音传来:“你好,我是旁边单元的住户,这么冷的天,给你送一壶开水!”我吓了一跳,透过揭起的帐篷田字窗布,看见一位裹着军大衣的大叔端着一个烧水壶,水壶口还冒着滚滚的热气。看着哈气成冰的大叔和那一壶冒着热气的开水,心中一股暖流涌过。夜还是那么黑,心已不再寒冷。
上厕所的尴尬
我们志愿服务的小区内有一个公共厕所,是物业公司的楼梯下搭建的一个简易厕所,窄小而且顶很低,进去后腰都直不起来。厕所门异常的破旧,似乎风一吹都能掉下来,门锁是坏的,完全关不住。有一次值夜班去上厕所,心里还在想着,会不会有人乘着我上厕所的当口跑出来,会不会有人也正好此时进来上厕所……突然,“噶吱”一声,厕所门开了,吓得人一个激灵,差点就喊出“里面有人”。但静神一看,不用害怕,也不用尴尬,只是风把厕所门吹开了。第二天,我给物业建议,给厕所安装一个简易插销,我不尴尬,别人用着也不尴尬。
我们的坚守和执着
封控十几天不让下楼,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确实很煎熬,尤其是那些本就一个人的住户。刚封控的那几天,住户们的情绪比较焦虑,动辄就会在封控住户群内发一通牢骚,有埋怨次密接者多事的,有埋怨志愿者管理太严格的,有楼上楼下对杠的……面对种种情况,我们分而治之:对发牢骚的,劝导他们整理自己的情绪;对抱怨管理严格的,耐心讲解疫情防控有关规定;对发生口角的,劝大家宽心静气。同时,及时推送一些哲理短文、笑话段子、即时新闻等,缓解压力,调节心情。其实,选择了志愿服务工作,我们也远离了正常的生活,远离了规律的作息,熬夜、失眠、焦虑,我们又何尝不煎熬呢?只不过选择了志愿服务工作,也就选择了我们的坚守和执着。
愿疫情尽去,山河远阔。(教科文卫审计处 郭永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