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审计之窗 > 审计文苑 > 正文

审计文苑

我与审计共成长 ——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有关情况试点审计的收获与思考

稿件来源:自治区审计厅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4-25 | 打印 |

2025年3月至4月,我有幸参加了审计署组织的某省保障性安居工程有关情况试点审计工作。本次审计既是一次对民生政策的深入学习,也是对审计业务能力的全面锤炼。通过审计,我深刻认识到保障性安居工程对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意义,也体会到审计监督在确保资金安全、提升政策效能中的关键作用。

以“民生为本”为出发点,强化政策理解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关系广大民众住房权益的重要民生工程,此次审计,不仅是经济监督,更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本次审计涉及土地管理、财政、住建、发改等多部门协作,资金量大、链条长、利益主体多,审计需识别政策漏洞、管理盲区和腐败风险。在试审过程中,系统学习了相关政策文件,认识到这项工程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这次实践让我跳出“就数字审数字”的局限,学会从政治高度、民生视角审视审计工作,增强了“为国而审、为民而计”的使命感。

以“穿透式审计”为方法论,提升专业能力

此次试审涉及内容复杂、资金规模大,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审计小组组长的指导下,我掌握了关键方法:一是坚持全过程跟踪,梳理资金流向,从资金申请、分配、拨付到使用、绩效,建立全生命周期审计框架。二是坚持绩效导向思维,充分认识到每一笔资金背后都是政府对困难群体的兜底保障,不仅要关注资金“花没花”,更要关注“值不值”,了解群众是否真的受益。三是强化现场核查,深入项目一线,强化现场核查取证,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坚持“眼见为实”工作作风,做实审计调查。通过这些实践,让我体会到,新时代审计工作必须兼具“工匠精神”与“创新思维”,既要严谨细致,又要善于运用技术手段破解难题。

以“刀刃向内”为反思镜,锤炼工作作风

审计不仅是监督他人的过程,更是自我提升的契机。在项目中,我深刻反思了自身不足:一是政治站位还不够高,对政策把握不够,对相关政策的地方性实施细则掌握不深,一度影响审计判断。二是审计沟通缺乏技巧,经审计组前辈们点拨,学会以“查问题”与“促整改”并重的沟通策略,提升工作实效。这些锻炼让我明白,年轻干部必须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以问题为导向实现 自我革新。通过参加本次试审,拓宽了审计思路,提高了审计能力。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一项民心工程。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立足岗位、守正创新,以审计监督推动政策落实,为实现“住有所居、居有所安”贡献审计力量。(派出审计一处   黄 静)

>>><<<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审计厅   地址:宁夏银川市新华西路392号(邮编:750001)    网站电话:0951-5026866
E-mail: zzqsjtbgs@nx.gov.cn     网站支持IPv6访问
网站标识码:6400000050 宁ICP备12000364号-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53号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审计厅   地址:宁夏银川市新华西路392号(邮编:750001)    网站电话:0951-5026866
E-mail: zzqsjtbgs@nx.gov.cn     网站支持IPv6访问
网站标识码:6400000050 宁ICP备12000364号-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