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文苑
筑牢保密防线 扛牢审计担当 ——参观自治区保密警示教育基地心得体会
近期,我有幸参观了自治区保密警示教育基地。通过案例警示、技术演示和互动体验,让我深刻认识到新时代保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也对审计工作与保密责任的深度融合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警示教育基地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展示了因保密意识淡薄、制度执行不力导致的严重后果。特别是近年来党政机关、重点领域发生的泄密案件,多数并非技术漏洞,而是源于工作人员思想松懈或操作不规范。例如某单位工作人员违规用手机拍摄涉密文件并通过社交软件转发,最终造成国家利益受损。这些案例中的当事人,有的因一时疏忽,有的因麻痹大意,最终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不仅个人受到法律严惩,更给国家安全和利益带来巨大危害。这些案例让我深刻意识到:保密工作无小事,审计人员虽不直接产生涉密信息,但在审计过程中接触大量敏感数据,一旦泄露可能影响经济安全甚至社会稳定。必须时刻绷紧“保密弦”,将“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的铁律刻入骨髓。
一个个窃密技术演示令人触目惊心:一部普通会场物品可能植入窃密芯片,日常工作电脑可能已经被定向攻击,甚至已经通过碎纸机粉碎的文件都能还原文件内容等等。让我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的保密工作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文件管理,而是延伸到网络空间、电子设备等各个领域,保密工作的难度和挑战不断加大。作为审计人员,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大量单位财务数据、业务档案等敏感信息,这些信息一旦泄露,不仅会损害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还可能影响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甚至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因此,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的保密知识和技术,提升防范能力,筑牢保密安全防线。
此次参观也让我对自身肩负的保密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保密工作不仅是一项纪律要求,更是一种政治责任。作为审计人员,我们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高度出发,切实增强保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和单位保密规章制度,对经手的涉密文件、数据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管理,做到“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对涉及财政、金融、民生等领域核心数据,电子数据移交、存储需严格执行分级保护;不在非保密场所谈论工作内容、随意存放保密资料;报告流转应严控知悉范围,杜绝通过互联网工具传输过程稿。同时,还要积极向身边同事和被审计单位宣传保密知识,营造全员参与保密工作的良好氛围。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保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容不得丝毫懈怠。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我将以案例为镜鉴,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将保密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更加扎实的作风做好审计工作中的保密工作,为维护国家秘密安全、推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内部审计指导监督处 马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