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市审计局紧扣“治已病、防未病”工作目标,通过“案例警示+清单指引+靶向提醒”组合模式,着力构建覆盖预算单位、重点领域、村级组织的全主体防控网络,初步实现普遍风险全面覆盖、高频风险精准预警,推动审计监督向预防性、服务型转变,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编制反面典型案例汇编,明晰违规边界并强化源头警示。针对违规使用债券资金、违规出借财政资金、虚假整改等全市层面重大风险问题,组织业务骨干编制《审计发现违规行为反面典型案例汇编(红线、底线类)》,涵盖财政金融、经济责任、政府投资、自然资源资产、安全生产、审计整改等6大领域50项问题,配套梳理区内外典型审计案例136个,逐项列出具体表现、政策依据、处理处罚结果及责任单位,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效参考,充分发挥审计参谋助手作用。
二是制定全市预算单位预警清单,实现基层风险防控全覆盖。结合全领域审计监督实际,编制《审计常见问题“防未病”预警清单》,从财政及部门预算、政府投资项目、经济责任履行等三个方面认真梳理14类113条风险点,印发至全市100余家预算单位。清单聚焦审计发现的各类常见问题,设置问题主要类型、常见表现形式、定性依据和处理处罚等板块,为各预算单位提供普适性指引,帮助其快速识别日常工作中的潜在风险,推动单位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形成常态化风险防范意识。
三是编发高频问题预警提示函,推动防控从事后转向事前。在全覆盖预警常见问题的基础上,针对重点领域和行业系统高发、频发、易发的典型问题,进一步强化靶向预警,编发《审计高发问题预警提示函》2期,明确风险具体表现,深入分析政策执行偏差,提出可操作的防控建议。将提示函推送至各相关单位,推动其提前排查潜在风险、开展自查自纠,真正实现从事后纠错向事前设防转变,从源头减少同类问题重复发生。
四是制定“三资”管理防范清单,筑牢农村薄弱领域监督防线。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部署,由审计局牵头将历年审计和各类监督发现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提炼编制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预警防范清单》,联合市纪委、农业农村局共同印发。清单涵盖农村集体资金使用、资产处置、资源开发等5方面35项问题,逐项列出法规依据,让村级组织自查时有标可对、有据可依,助力规范基层经济活动。(青铜峡市审计局 李彦银)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