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专题 > 乡村振兴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希望的田野上“丰”景不断

稿件来源:宁夏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1-23 | 打印 |

1月的宁夏,寒风料峭。平罗县通伏乡金堂桥村的田间,设施大棚整齐排列,畦畦芹菜绿意盎然,村民们忙碌其间。“我们种了葡萄、芹菜和香菜,预计到3月蔬菜全部上市后,5个棚的收入可达25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金堂桥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弼强说。这几年,金堂桥村借庭院资源发展设施农业,走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持续完善全覆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分层分类促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增收,持续加强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确保全区脱贫人口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全区农民平均水平。

如何让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成为自治区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卖了新粮,优质稻,价格高!”粮出仓,钱到手,丰收的喜悦还未褪去,新的打算涌上心头。永宁县望洪镇的农户黄金海告诉记者,今年打算再种30亩小麦,这几天已经在看种子、化肥,等天气暖和就下种。

回顾过去一年,我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高标准农田达1100万亩,粮食总产量达77亿斤、超额完成任务,实现了播种面积、总产、单产“三个增长”。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自治区政协委员常洪斌说,“提高粮食产能,确保粮食安全是一个重要抓手,要坚定不移地抓下去。”他建议,重点要在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主产区深入推进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集中应用先进实用的高质高效技术,并尽快形成全区可复制、可推广的科学路径,带动粮食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

农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改造也是当务之急。常洪斌委员建议,大力拓展农村网络覆盖,搭建稳固的数据传输高速公路,提升农业设备智能化程度,配备先进智能系统。借助物联网构建农田感知网络,实时采集数据,引入人工智能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控,革新粮食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与粮食品质,筑牢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以前,一家六口人的生活,全靠丈夫在外打工的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每一分钱都得精打细算。”石嘴山盛金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扶贫车间操作员杨珲琴感慨地说,现在不一样了,她有了稳定的工作,也能撑起家里的“半边天”。如今,杨珲琴每个月能拿到4000元工资,家庭生活条件有了显著改善。

让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是当下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民进宁夏区委会建议强化就业服务保障,拓宽增收渠道,组织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贷款、小额信贷等支持力度,落实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等就地就近稳岗就业措施,帮助因子女上学和弱劳动能力人群实现就近就业,健全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工作机制,确保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群均能稳定就业,进一步拓宽增收途径,让农民增收致富的道路越来越宽广。(记者 赵磊 徐琳)

>>><<<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审计厅   地址:宁夏银川市新华西路392号(邮编:750001)    网站电话:0951-5026866
E-mail: zzqsjtbgs@nx.gov.cn     网站支持IPv6访问
网站标识码:6400000050 宁ICP备12000364号-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53号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审计厅   地址:宁夏银川市新华西路392号(邮编:750001)    网站电话:0951-5026866
E-mail: zzqsjtbgs@nx.gov.cn     网站支持IPv6访问
网站标识码:6400000050 宁ICP备12000364号-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