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肉牛补栏为群众增收注入“牛动力”
3月24日,隆德县杨河乡红旗村村集体肉牛养殖场里,一辆辆载着西门塔尔基础母牛的货车缓缓驶入停稳,早早等候的村干部和村民围拢过去,有的解绳,有的牵着肉牛入场。“今年在甘肃张掖购进基础母牛231头,其中村集体购进100头,这次补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也激发了老百姓肉牛养殖的积极性。”杨河乡红旗村党支部书记杨志海说。
近日,随着市场逐渐回暖,牛肉价格呈现上涨趋势,养殖户敏锐捕捉到这一信息,立马开展肉牛补栏工作。红旗村三组养殖户杨鑫得知肉牛价格上涨信息后,及时联系有补栏意愿的养殖户,同时对接村“两委”,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为补栏工作做好准备。“我现在养殖220多头牛,最近牛肉价格回涨,我和村‘两委’商议,通过隆德县肉牛产业联合体小程序申报,这次共补栏基础母牛51头,希望自己的肉牛越养越好。”杨鑫说。
为鼓励群众发展肉牛产业,杨河乡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新建标准化牛舍、引进良种基础母牛、种植优质饲草的养殖户给予资金补贴,并协调金融机构为他们提供低息贷款,解决资金难题。同时,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服务,引导群众科学养殖、抱团发展。“肉牛产业是杨河乡的主导产业之一。近期,紧抓市场回暖、补栏价格成本低的黄金窗口期,杨河乡积极组织动员,通过大户联动、能人带动、群众参与等措施,全力推进肉牛补栏工作。目前,已组织5个村的养殖大户和群众走出去,从甘肃武威、张掖,内蒙古通辽等地购进优质肉牛,补栏肉牛531头。另外,全程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政策保障,严格实施检疫、运输、落地全流程监管,确保疫病防控与养殖安全。”杨河乡副乡长李盼盼介绍。
近年来,杨河乡立足资源优势,把肉牛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通过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品牌打造等措施,依托市场优势,动员群众扎实开展肉牛补栏工作,推动全乡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2025年底存栏量达4.2万头,为群众持续增收注入“牛动力”。(通讯员 兰飞 王宁宁)